昆山·花桥
2025 / 11 / 03

基因技术是国家“十五五”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,也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领域。
在本次大会上,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嘉宾,汇聚基因技术以及纳米孔芯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、金融届、投资机构、
行业精英及企业家等出席并交流技术创新成果,探讨产业发展路径,共话行业趋势,交流投资机遇,
为中国基因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与力量。

(大会全景图)
国家长江学者、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围绕固态纳米孔测序技术作主题报告,深度剖析其发展前景。
陆教授指出,固态纳米孔以硅基、二维材料为载体,具备机械稳定、孔径可调、兼容晶圆级制造的核心优势,
突破了生物纳米孔难规模化的瓶颈。其无需PCR扩增的特性,能避免基因片段偏差,为长读长检测奠定基础。
当前技术正迎来三重机遇:科研领域占市场54.5%,助力表观遗传研究;
临床应用占比32.2%,在肿瘤早筛、罕见病诊断中潜力凸显;公共卫生领域可实现病原体分钟级溯源。
谈及挑战,陆教授强调需突破分辨率不足、分子易位过快等瓶颈,而二维材料异质结构等创新正加速技术成熟。
他预判,未来5-10年将实现一小时全基因组测序,成本降至现有十分之一,国产技术与产业生态也将持续崛起。

(国家长江学者、东南大学陆祖宏教授)
弗若斯特沙利文医疗咨询总监蒋腾飞在主题报告中,从投资金融视角解析基因测序行业前景。
他指出,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850亿美元,中国增速16.2%超全球。
资本正从“技术导向”转向“应用导向”,第三代纳米孔测序、单细胞测序成布局重点,2028年或将占市场35%份额。

(弗若斯特沙利文医疗咨询总监蒋腾飞)
在“固态纳米孔材料、器件、算法协同创新”主题论坛上,
来自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、中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、南昌大学等机构的专家齐聚一堂,
围绕技术瓶颈与临床转化展开深度对话。分别从材料、生物、临床、算法与合成生物学角度建言献策。
丽纳芯科技正式发布国内首款固态纳米孔生命科学工具——“Lsmart-SP1检测仪”,引发业界广泛关注。
在同期举办的主题论坛上,资本市场、投资机构、技术团队及应用专家齐聚,共话固态纳米孔赛道的机遇与挑战。

